1936年秋,四川省宣汉县一个偏僻山村的17岁农家少女李与驻守在那里的国民党士兵邱大明秘密谈了一场恋爱。邱大明1915年出生,21岁,四川荣昌县人。他19岁参军,随部队分配到这里。这对年轻夫妇偶然相遇并相爱了。经李父母同意,邱大明于次年6月成为女婿。
当时他们没有考虑到部队随时会离开,夫妻俩的日子也过不了多久。正因如此,当时军队里有一条规定,士兵不得与当地女孩交往。邱大明和李并没有在意这个,于是他们偷偷的在一起了。当他不值班的时候,他会去李的家里结婚。
这样的快乐日子是短暂的。5个月后的一天,邱大明的军队接到紧急命令,连夜向四川万源进发。服从命令,一秒钟都不能耽误。这是军人的天职,也是军队的纪律,所以邱大明没有任何时间向妻子说明情况,就随部队出发了。
后来,邱大明的部队改编为让桑的部队,前往江西九江和湖北枝城抗日。邱大明英勇杀敌,升任上尉排长。
战斗期间的一天,邱大明正在一个镇上购物,突然看到一个老奶奶蹲在角落里哭。他上前一问,原来那老汉手里拿着一个银元,准备到街上买点米,但经辨认,银元是假的。邱大明接过这枚银元,把自己的真银元递给老婆婆说:“拿我的真银元去买米吧!”老妇人满怀感激地离开了。
邱大明把假银元放在左胸口袋里拿走了。在另一场激战中,敌人的一颗流弹击中了邱大明的左胸,让邱大明重重地打了个趔趄。战士们大喊:“排长中弹了!”下了坡的邱大明慢慢恢复了神智。他用手摸了摸,发现假银元起了作用,替他挡住了日军的子弹,神奇地救了他一命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邱大明从部队退役,成为卢希安县的警察局长。当时他年轻英俊,娶了一个叫蒲的女学生,生了一个儿子。解放初期,由于种种原因,邱大明化名裘芸,扮成民工,参加了成渝铁路和宝成铁路的建设。1954年,邱大明被派往新疆进行劳动改造,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工作。
1976年,国民党军队、警察、宪法、特种部队及其公职人员全部获释。邱大明在国民党的最后一个军衔是少校,相当于现在的营长。61岁的邱大明领到3000元安置费,从新疆回到重庆。政府联系了他妻子和孩子的下落。在重庆江北区三洞桥,邱大明立即赶往重庆与妻儿团聚。
22年过去了,他的人生发生了变化。妻子已经再婚两次,他带着儿子居无定所。由于他从未养过儿子,所以父子关系很淡。后来儿子给父亲腾出了一个小房子,让他一个人住。邱大明开始了更加孤独的生活。
邱大明一个人生活了几年后,怎么也想不到,原来的妻子李竟然来到了三洞桥对面的长江南岸,直线距离不到3000米。
当时邱大明紧急出发,走了走了,再无音讯。待了五个月的新婚妻子在等她,丈夫平时也时不时回家。她好几天没回,急忙去打听,才知道部队已经走了。犹如雷霆一击,重重地打在她身上。
李迷恋邱大明,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好看,还因为邱大明体贴能干,每次回家都很勤快,深得公公婆婆的欢喜,但这次他只是默默离开,一句话也没留下。
她绝望地等待着。中间十几年,父母亲戚都劝她不要等。邱大明可能早就死了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的丈夫再也没有回来找过她。既然他不会来,她就去外面找她。
1954年,李35岁,还是一个人。她一个人来到重庆。她想,邱大明那年在重庆参军了。现在抗战胜利了,邱大明还会在吗?
初到重庆的李,为了生存,做了很多苦力,帮别人做衣服、做花、带孩子。她到处关注,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邱大明的消息。后来,在“三反”“五反”运动中,李因害怕暴露其国民党家庭的身份,化名,经人介绍,与一位政治上可靠的涪陵厨师邝明结婚。
成家后,李在重庆定居。起初,她和丈夫租了一间民房,在街上搭了个棚子卖粥维持生计。
后来夫妻俩在百货公司卖百货。做生意10多年后,他们有了一些积蓄。他们在两路口景园18号买了一套40多平米的房子,结束了10多年的租房生活。这对夫妇没有孩子,所以他们收养了两个孩子。当孩子们长大后,刘泽华和他的妻子在南平买了另一套房子并搬到了南平。
南平的生活平静而稳定。1992年,刘泽华的丈夫邝明去世,她和养子因住房问题产生矛盾。一天,她带着仅有的财产离开了南平。
也许是命运的有意安排,老人漂泊到了江北镇,三洞桥附近。70多岁的刘泽华偶然遇到一位中年妇女,老人讲述了她的故事。这个女人把刘泽华带回家,认出她是养母,并请求老人留下来。
刘泽华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,购买大米和蔬菜,补贴家用。几年过去了,日子很长,刘泽华身上没有多少钱。她心想,我的教女怎么会有闲钱来养活她这个老太婆呢!
1997年,78岁的刘泽华感到孤独无助。她需要一个伴侣和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家。我一生坎坷。年纪大了不想再流浪了。
也许是命运的怜悯和眷顾。邻居里有一个热心的女人,叫李腊芝。她把一位老人介绍给这位老人。他的名字叫裘芸。他已经82岁了。他现在身体还很好,有一个干净简陋的住所。瓦芝让老人等她的消息,她去打听老人找老婆的意愿。
刘泽华老太太急切地等了几天,但老人没有出现。她主动来到李娃芝家,让老人过来见见她。
左等右等,李腊枝把老人带了过来。那一天,老人戴着帽子,低着头半天才说:“我没钱,靠低保养不起你。”“我不想让你养它。我还有一些存款。我只是需要一个住的地方。”
老人半天没说话,这次见面明显是无果而终。过了半个多月,又过了很长时间的一天,刘泽华老太太遇到了裘芸,一个戴帽子的老人。他似乎在等她,坐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,看着她。
老太太走过去打招呼,邱大明说:“来我家吃顿便饭吧!”
到了他家,我看到:一张木床,一个摆好的桌子,一台电视机,我所有的家当。老人说,便餐是一盘青椒皮蛋,一盘红烧肉。通过简单的午餐,两位老人走近了。几经交流,老太太刘泽华主动提出搬到这里。她说:“我一个人住,没有孩子,好孤独。你要是同意,我就买东西。”裘芸老头不反对。
命运捉弄人。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婚姻。1997年11月,选择了一个正式的日子,刘泽华老太太买了一些餐具和日用品。他们邀请他们的熟人和邻居过来,并分发一些结婚糖果,即使这是一个简单的婚礼。
客人走后,两位老人开始谈论他们的日常生活,刘泽华老太太提议去领结婚证,过体面的生活。“我只想有一个安稳的家,好好生活,平平安安地死去!”
裘芸点头同意老人的意见。这时候他们想起来了,互相做了个底。
老人裘芸:“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?”老太太刘泽华:“宣汉县,塔河坝,鹿子山。”
裘芸老人的心收紧了:“怎么会这样?那里的每个人都姓李。你为什么姓刘?”
老太太::“我本来姓李,来了重庆就改姓刘了。”邱老汉慌忙问道:“你以前叫什么名字?”
老太太刘泽华:“李方得。”老头傻眼了:“你妈是不是姓于?”
老刘泽华太太:“是的!你怎么知道的?”老人哭了起来:“我是你老公!我是邱大明!我北上抗日,心急如焚。没有你我联系不上你!”
老太太刘泽华看着他,恍恍惚惚:“邱大明,真的是你吗?是你吗?你还活着!变化很大啊!我认不出来了!”
耶!她心中的丈夫依然是60年前22岁时的他。眼前这个饱经风霜的82岁老人,怎么会和邱大明扯上关系?而她自己,原来的18岁少女,早已改头换面。那对年轻恩爱的夫妻早已让岁月的风轮悄悄拖进了时光的光深处,近在咫尺的八旬老人却互不相识。
老太太抱住他,泪流满面:“这么多年了,你怎么不叫我一声?”“战争结束后,我想去你家,但我想,这么多年过去了,你可能已经结婚了……”
“我等了你十几年,一直在想你……”“我对不起你一辈子,耽误了你的青春和幸福……”
含泪的眼睛,欲哭无泪的笑,1937-1997,60年,太多的偶然因素让这对在战争中相识的新婚夫妇重逢,又在晚年复婚。这样的人生体验只有在焦点平面才能发生!
半夜,她经常从梦中醒来。她害怕邱大明会先离开她。“我为什么不害怕?独处了这么多年,分开了60年,想多在一起,弥补过去的时光。”邱大明说。
每天早上7点,邱大明准时起床,为妻子准备早餐。有时煮饺子,有时粥或面条。邱大明每个月130元生活费,慢慢涨到210元,加上老太太年轻时的积蓄,生活就是这么简单。
后来江北镇拆迁,老两口的三洞桥也拆了,就搬到了李原来在南坪的房子里。这是一个独立的小房子,面积只有50平方米。很低,但是充满了温暖。
“只要李太太要求,他们家邱老伯总是百依百顺。”隔壁邻居说。这对老夫妇珍惜他们团聚的每一天。10多年过去了,他们从来没有吵过架。邱大明说,“他做梦也没想到他们还能见面。他亏欠妻子太多,所以他想以后不让她受苦就陪在她身边。”
邱大明的身体更加硬朗。午饭后,邱大明扶着李,在他的房子前慢慢地来回踱步。大约半个小时后,邱大明把李扶到沙发上晒太阳。他收拾了碗碟,然后洗了碗碟和锅。
这对老夫妇的生活很有规律。他们买菜做饭,90多岁的邱老伯包揽了所有家务。在空闲时间,他们散步、打牌、看报和看电视。
2008年,李患病后,卧床不起,于10月29日凌晨去世。从1997年到2008年,他们延续了12年的恋情。邱大明说:“她拉着我的手,放在我手里,轻轻摇了摇,然后就走了。”邱大明抚摸着妻子的照片,眼圈又红了。
仅仅20天后,老川军邱大明也走完了坎坷的人生之路,跟随着妻子。
五月,结婚的时候,我们分开了60年,我们漂泊了一辈子。幸运的是,我们在剩下的12年里能够一起走过。两位老人去世后,葬在了一起,真的永远在一起了。没有比这更圆满的结局了。